跳至主要內容

數碼樂器 MIDI 信息執行表

MIDI 標準 (MIDI Standard) 是一個全球通用的電子樂器及電腦音樂標準。透過 MIDI 標準,電子樂器、電腦、採樣器 (Sampler) 和音源器 (Sound Module) 等器材就能有共通的語言,並可透過有線或無線的方式互通消息。不過,縱使 MIDI 標準中所定義的 MIDI 信息 (Message) 是一套標準化的共通語言 (例如 Note On 對於所有 MIDI 樂器來說都是開始發出一個樂音的指令,為所有 MIDI 樂器所能夠明白的),但不代表所有 MIDI 樂器或器材都能夠辨認和執行一切 MIDI 信息的。有見及此,電子樂器的製造商會在說明書中以一個列表的方式標示,這個列表稱為 MIDI 信息執行表 (MIDI Implementation Chart)

為何需要有 MIDI 信息執行表

由於不同的 MIDI 器材在設計時,各自有自己獨特的功能,所以它們能夠傳遞和接收的 MIDI 信息亦有所不同。例如一部音源器,其作用是從 MIDI IN 接收電腦或電子合成器所傳來的 MIDI 信息。由於其本身並無琴鍵,樂手不能在它之上彈奏音樂。因此音源器根本不需要配備傳送 MIDI 信息的功能;它只要能夠接收、辨認和執行從 MIDI IN 所收到的信息就夠了。相反,一部本身沒有發聲功能的 MIDI 鍵盤控制器 (Keyboard Controller),其主要功能是透過 MIDI OUT 傳送演奏者所彈奏的 MIDI 信息到電腦或其他音源器,而不需要接收和執行外來的 MIDI 信息 (所以此類的鍵琴多數是沒有 MIDI IN 插座的,例子可見下圖)。至於合成器,就需要同時有傳送和辨認 MIDI 信息兩方面的功能。

M-Audio Keystation 88 es (圖片來源:M-Audio 網站)

解構 MIDI 信息執行表

正因每個 MIDI 器材功能和設計都不同,它們就各自有自己一套與其功能相關的 MIDI 信息。使用者若要得悉某件 MIDI 器材有關的 MIDI 信息,就必須參看其 MIDI 信息執行表。MIDI 信息執行表,是一個單頁的撮要,記錄該 MIDI 器材所有的 MIDI 功能,即該樂器能夠傳送或辨認 / 執行什麼 MIDI 信息。在執行表上的項目,有時亦會註明該器材在傳送和執行信息上的限制。圖一展示了 Roland SC-7 音源器的 MIDI 信息執行表。MIDI 信息執行表,是一個世界各大生產商都採用的表達方式,用作交代其產品可以傳送或執行哪些 MIDI 信息。因此,若你想更有效地使用 MIDI 樂器或玩電腦音樂,最好也了解一下如何解讀這個撮錄了一切 MIDI 功能的列表。當你學會了看這個執行表,不但對於使用你的 MIDI 器材有莫大幫助,更可在選購 MIDI 樂器時,透過比較不同樂器在其 MIDI 信息執行表中所列出的功能,選出最合符你要求的器材。

圖一: Roland SC-7 音源器的 MIDI 信息執行表

圖二:Roland SC-7 音源器

MIDI 信息執行表,就好比一個濃縮了的產品規格一樣。執行表上方是產品的描述、型號、製表日期和表之版本等資料。執行表的下方是所用符號和 Mode (模式) 之註譯。整個表分成四欄,分別是 MIDI 功能 (Function)、傳送 (Transmitted)、辨認 (Recognized) 及附註 (Remarks)。MIDI 功能欄中有不同的 MIDI 信息之名稱。辨認和執行欄中分別用 ◯ 和 ✕ 來表示該器材是否能夠傳送或執行某種MIDI 信息;而在 ◯  或 ✕ 之後,有時亦會列出相關的限制。附註中會有一些有關相應 MIDI 信息的附加解釋。而在執行表的下方則有一個注意事項 (Notes) 的橫行。

就圖一中所見,由於 Roland SC-7 是一個音源器,所以沒有傳送 MIDI 信息的功能,因此在其執行表上的傳送欄中全部都是 ✕,即沒有提供該項 MIDI 功能之意思。另外在執行表上亦有一些項目不是用 ✕ 標示,而是用 ***** 標示,這代表該項功能在傳送欄中不適用。如果我們對比 KORG M1 合成器的執行表 (圖三),在傳送和辨認欄中都有 ◯,即它在傳送和辨認 MIDI 信息這兩方面都有提供相關的功能。 

圖三:Korg M1 合成器的 MIDI 信息執行表

圖四:Korg M1 合成器 (來源:Wikipedia)

執行表中的各項 MIDI 功能

在功能欄中的項目,都是 MIDI 標準裡的 MIDI 信息。讓我在下面逐一解釋:

基本信道 (Basic Channel)

顯示該器材能在哪一條 MIDI Channel (信道) 上運作。Default (預設) 即啟動時所用的 MIDI 信道,Changed (已改動) 即啟動後所能作的改動。一般的 MIDI 樂器都能在 1 至 16 中任何一個 MIDI 信道上工作。

模式 (Mode)

MIDI 信道運作的模式共有四種,由控制轉變信息 (Control Change Message) 中的 120 至 127 (信道模式信息:Channel Mode Messages) 所控制。此四種模式會列於執行表的下方,它們分別由 OMNI ON / OFF 及 MONO / POLY 所合而組成。當 OMNI 模式開動時,Roland SC-7 會接收在所有 MIDI 信道中傳送的信息,不會分辨到底信息到底是屬於哪一條信道。當關閉時,SC-7 只會收取與它所屬 MIDI 信道相關的信息。當設定為 MONO ON 時,無論同時所輸入的是多少個音,SC-7 只能奏一個音。當 POLY ON 時,SC-7 可以同時奏多於一個音。一般的預設是 Mode 3,即該 MIDI 器材只能收取所屬 MIDI 信道的信息,但可以同時奏出多於一個音。

樂音編碼 (Note Number)

每一個樂音編碼代表一個音高 (0 – 127)。而執行表上的 Note Number 代表該樂器能傳送或辨認哪些樂音。

按鍵速度 (Velocity) 

在 MIDI 標準中,Velocity 代表按鍵的速度;樂手所彈奏的每一個音,都可以有不同按鍵速度 (力度) 的信息。而根據個別音色的不同設定,不同的按鍵速度既會影響所奏出的音量,有時亦會影響音色上的微細變化。

鍵後觸感 (After Touch) 

鍵後觸感讓電子樂器的演奏者在彈奏一個音之後,可以在按著琴鍵的同時,改變按鍵的力度,從而做出音色上微妙的變化。 鍵後觸感有兩類:Key’s (Polyphonic) Aftertouch,即在按鍵之後是否可以有音量或音色等轉變;Ch’s Aftertouch (Channel Aftertouch),意即整個 MIDI 信道中只有同一個按鍵後之音量改變。

音高轉變 (Pitch Bend)

演奏者可以透過音高轉變控制器 (如 MIDI 鍵盤左方的「音高控制輪」Pitch Wheel,見圖五) 對所彈奏的音之音高作出不同程度的調節。

控制轉變 (Control Change)

根據 MIDI 標準中對於控制轉變 (簡稱 CC) 信息的設定,最多可以有 128 種。第 1 至 12 項 (CC 0 至 11) 是代表不同的「感情動作」之控制轉變信息,例如:
  • CC 1:Modulation Wheel (簡稱 Mod Wheel,調變控制輪,可用作改變音色,如加入顫音;見圖五);
  • CC 2:Breath Controller (管樂吹奏力度);
  • CC 7:Main Volume (MIDI 信道的整體音量)。
而 CC 64:Sustain Pedal 是常用的延音踏板,令已彈奏的音在演奏者的手離開琴鍵之後,仍可繼續延長。至於 CC 120 至 127 則是在上面提過的「信道模式信息」 (參上面第 2 點) 。

圖五:透過 MIDI 樂器上的 Pitch Bend 和
Mod Wheel 可控制音高和音色的轉變
圖片來源:IK Multimedia

音色轉換 (Program Change)

Program 在 MIDI 中的意思是不同的音色  (Patch 或 Timbre),如鋼琴、弦樂、敲擊樂、甚至特別的音響效果。

圖六:音色轉換信息會改變 MIDI 樂器所奏出的樂器音色

系統專用信息 (System Exclusive Message)

不同的製造商有自己的系統專用信息,用作專有的特別用途,而用途廣範,及隨製造商自己設計使用。例如有些製造商會讓其樂器的用家透過 Sysex 信息將所收錄了的音樂程序 (Sequence) 備份。

系統共同信息 (System Common Messages) 

包括三種信息:「歌曲位置」(Song Position)、「歌曲選擇」(Song Select) 及「調音要求」(Tune Request)。


系統實時信息 (System Real Time Messages) 

包括校時時鐘 (Timing Clock) 的三個指令:「開始」(Start)、「停止」(Stop) 和「繼續」(Continue)。校時時鐘是系統主時鐘所發出的信息,用作對時。其三個指令用於程序器中的歌曲播放。

附助信息 (Auxiliary Messages)

包括 Local ON / OFF (開啟或關閉本機的發聲功能)、All Notes OFF (所有樂音)、Active Sense (主動感應) 及 Reset (重置)。主動感應是為了確保發出信息與接收的器材之間的接駁不會斷開。重置信息會將受位之樂器返回其預設之狀態。

希望透過以上短短的介紹,能幫助讀者了解多一些有關 MIDI 信息及 MIDI 器材的執行表,以便各位讀者在製作和演奏電腦音樂上,及使用合成器、音源器等 MIDI 器材上帶來幫助。


作者:黃逸偉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請勿以任何形式轉載。
網友如欲轉載本文之內容,歡迎以電郵聯絡作者 (ywjwong@gmail.com)


請支持我的製作

如果你覺得我製作的網誌和文章和教學影片對你有幫助的話,請讚好及分享出去。如果你有任何問題,歡迎你在本文下面留言。

另外,你亦可以透過 Buy Me a Coffee 這個平台支持和贊助我,讓我可以製作更多電腦音樂的教學和原創音樂的影片,多謝你對我的支持! https://www.buymeacoffee.com/jywwong



收看更多我製作的電腦音樂教學影片:


留言

閱讀更多熱門文章

淺談音頻壓縮器 / 限幅器的原理和應用

喜愛音樂的朋友,通常對聲音會較為敏感。在我們日常聽的歌曲錄音之中的聲音,多是用多聲軌錄音  (Multi-Track Recording)  的方法製作的。其中各個聲部或樂器的音量、音色等,都是經過專業錄音  /  混音師的精心處理和微調。所以我們在聽歌曲中的錄音時,常會發現有不同的效果。例如,有些流行曲中的主音歌手部份聽起來似乎比其他伴奏及和唱部份大聲及「接近」一些,像在眾多聲音之中站了出來或進前了一步一樣的;而其他同類歌曲只是將各個聲部羅列於耳前。又例如在一些 不日唱部份中,聲音異常地融和,並且像有很多人在和唱一樣。 其實在這些「特別效果」的背後,除了有錄音混音師的一番心思之外,還需要一些處理音響的儀器幫助,例如均諧器  (Equalizer ,簡稱   EQ) 、延緩  (Delay)   處理器、以 及  Compressor / Limiter  ( 下文譯作「壓縮器  /  限幅器」 )  等。其中, 壓縮器  /  限幅器 的原理和作用並不太為一般人所了解和熟悉,因為在家庭音響設備中,不常甚至不需要應用到 壓縮器  /  限幅器 。 本文會探討一下 壓縮器  /  限幅器 的原理和作用 。 Alesis 3630 Compressor/Limiter  (來源 :  Alesis 網站 ) 壓縮器 / 限幅器的原理 壓縮器和限幅器的原理相當相似,所以通常都會一同被提及,或者在同一部儀器上找到兩者的功能。限幅器會限制所輸入的聲音的音量,不能超出所設定的音量水平 (此設定稱為門檻 ── Threshold);當所輸入的聲音之音量超出此門檻,限幅器就會將此超出的部份切去,只容許低於門檻以下的音量通過。至於壓縮器,正如先前所述,所做的與限幅器相若;也會限制超出門檻的聲音。不過壓縮器不會像限幅器一樣將超出門檻的聲音部份一概切除。壓縮器會根據一個壓縮比率 (Compression Ratio),將超出門檻的聲音有限度地切除。 圖一:不同的壓縮比例 例如,若壓縮比率是 4:1,超出門檻的聲音部份每 4 個單位就會壓縮至 1 個單位。圖一是 壓縮器 / 限幅器的輸入和輸出的座標圖,其中 1:1 是沒有用壓縮器 / 限幅器;2:1 代表用了 2:1 壓縮比率的壓縮器;至於 ∞:1,就代表使用限幅器。∞:1 的意思,即限幅器是以無限比一的壓縮比率處理聲音。所以,若將壓縮

介紹 Audacity 3 (一):Audacity 的介面和基本操作

早在 2021 年初,Audacity 已發佈了第三版。作為一個使用了多年的經驗用家,一直都很想在此與大家分享一下我的使用心得。因此從這篇文章開始,我希望可多寫一些有關 Audacity 3 教學的主題系列。而在這首篇的文章之中,我會為大家介紹一下 Audacity 版本 3 的工作介面,以及當中的一些基本操作:包括如何匯入聲音檔案、與及在 Audacity 裡面,幾個播放聲音檔案的方法。 Audacity 的主畫面: 先介紹一下 Audacity 的主畫面:在主畫面最上方的部份,是一些不同的工具列 (圖一:1)。在當中你可以找到不同的功能,或者一些編輯的方式。而畫面的中部,是 Audacity 的工作空間 (Workspace),是顯示和編輯聲軌 (2) 的部份。在聲軌的左面,是聲軌的控制面板 (3)。而在畫面的下方,是時間工具列和選取工具列 (4),當中你會見到一些有關在聲軌中,所選取之區段 (例如在哪裡開始和結束) 的相關資訊。  圖一:Audacity  主畫面的各個部份 匯入聲音檔案:   如果我們想在 Audacity 裡面,開啟一些現有的聲音檔案,可以點擊「檔案」菜單。在菜單中你會見到有「開啟」與及「匯入」。其實這兩個選項,都可以開到一些常用的聲音檔案,例如 WAV 或者 MP3 的檔案。我在這裡先用「匯入」,在檔案菜單中選用「匯入」>「音訊 …」(圖二),然後在彈出的視窗中選取所要匯入的聲音檔案。 圖二:匯入音訊 之後你會見到在主畫面的工作空間 (藍色的部份) 上面會出現一條聲軌 (圖三)。聲軌上面,會顯示一些波形。如果你覺得波形的顯示太小的話,可以將鼠標移向聲軌的下方,向下拉動,調校聲軌顯示的高度。  圖三:調校聲軌高度 Audacity 播錄工具列:   匯入檔案後,我們便可以使用 Audacity 的播放功能去收聽音訊的內容。要播放聲軌,我們就要用到位於畫面左上角的「播錄工具列」了 (圖四)。在「播錄工具列」上面,最常用的當然是「播放」 (Play) 和「停止」 (Stop),即。而在最左邊那個按鈕,其實就是「暫停」(Pause) 按鈕。另外有 Skip to Start 按鈕 (將游標移回最開頭)、 Skip to End 按鈕 (將游標移到聲軌的最後位置)、與及「錄音」(Record) 按鈕。  圖四:播錄工具列 播放、停止和暫停:

Audacity 3 教學 (二):剪輯及播放循環樂段 (Loop)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已經為各位介紹過 Audacity 的工作介面和一些基本的操作方法。在這篇文章中,我會為你介紹如何在 Audacity 中選取循環樂段 (Loop),並說明在 Audacity 3.1 版本中更新了的重複播放 (Playback Looping) 功能。另外,我亦會解釋如何在選取循環樂段時,使用 「尋找零交越點」(At Zero Crossings),以確保循環樂段的質素。最後我亦會介紹如何應用 Audacity 中修剪 (Trim) 和分割 (Split) 音訊這兩個功能,去協助剪輯循環樂段 。  在 Audacity 中選取循環樂段 所謂循環樂段,是指聲音或音樂素材的重複部分,在音樂演奏或編曲中,樂手和編曲家可以透過重複這些聲音或音樂材料,以創建固定反覆的樂句 (ostinato),從而舖排音樂織體中的不同層次。  要在 Audacity 中選取循環樂段,我們首先要匯入一個聲音檔案 (有關匯入聲音檔的方法,請參照我 上一篇文章 或 影片 )。在下面的例子中,我在 Audacity 匯入一個鼓聲音訊,這音訊本身有一定的重覆性。而經過反覆聆聽,我們會留意到大概在音訊第四秒左右的位置,可以返回音訊的開首,形成一個循環樂段。你可以先粗略地,在聲軌的四秒鐘這個位置,用選擇工具 (selection tool) 向音訊開首位置拉動,選取一個區段 (圖一)。  圖一:選取循環樂段的區間 Audacity 3.1 版的重複播放功能  在以往的 Audacity 版本中,我們可以透過 Shift + Space 啟動重複播放 (playback looping) 功能。而要在 3.1 版本中重複播放上面已選取了這段落,我們可以點擊在播錄工具列 (Transport Toolbar) 上最右邊的按鈕 (圖二),這個在 3.1 版本新增了按鈕,可啟動「重複播放」功能。當點擊了之後,按鈕會變成灰色。而同時在時間軸 (timeline) 上面你會見到出現一個淺藍色的區段 ( 圖三 ),顯示重複播放的範圍。當我們點擊了重複播放按鈕之後,然後再點擊播放 (play),我們便可以監聽已選取了的選段,聽聽在循環播放時,接駁位是否能夠做到無縫。  圖二:Audacity 3.1 的播錄工具列 圖三:在時間軸上顯示的重複播放範圍 如果我們想進一步確保循環樂段的接駁位能夠做到無縫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