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隨時隨地捕捉音樂靈感 - iOS 音樂筆記 Music Memos

音樂筆記 (Music Memos) 是 Apple iOS 裝置的免費應用程式,為 iPhone 和 iPad 的用家們提供一個十分快捷方便的途徑,隨時隨地捕捉音樂靈感。



音樂筆記的主要功能,是讓音樂愛好者可以利用流動裝置,將歌曲的意念快捷地記錄下來,並即時配上低音結他和鼓等伴奏的元素,令一個簡單的歌曲意念,立時變成一個歌曲示範片段。音樂筆記主要的操作原理,是使用者可以透過行動裝置內置的麥克風,將歌曲的旋律片段以錄音的方式記錄在裝置之中,然後再加入鼓和低音結電他配襯。在啟動音樂筆記之後,你會進入到一個相當簡約的錄音主畫面 (圖一)。


圖一:Music Memos 主畫面。

Music Memos 主畫面

畫面中央有一個藍色按鈕,方便使用者可以在啟動程式後立即進行錄音。當你輕按錄音鍵之後,便可以將歌曲的意念記錄到行動裝置之中。在主畫面的上方有一些按鈕,方便你啟用一些功能。在畫面上方中央,是創作表列按鈕 (圖一中的 (1))。輕按此按鈕可開啟音樂創作表列 (圖二),在當中你可以瀏覽或搜尋先前已錄製的音樂創作。而在主畫面的右上角,有一個音义按鈕 (圖一中的 (2)),按此可開啟調音器畫面 (圖三),創作者可以藉此為結他或其他樂器調音,亦可以為歌手取得一個準確的音,用以開始歌曲的錄音。調音器的原理,是透過移動裝置的麥克風接收樂器或人聲,再分析其音高,並將音高顯示在畫面上;而在音名下的紅線,代表現時的音高與標準音高的差距,如紅線向右延伸代表高於標準音,向左代表過低;而線條的長度則代表所偏離的幅度。


圖二:Music Memos 的創作表列畫面。

圖三:Music Memos 配備調音器功能。

音樂創作表列

上文提到,當你在主畫面中輕按上方中央的檔案夾按鈕 (圖一中的 (1)),便可進入音樂創作表列畫面中(圖二)。在這裡你可以預覽所有收錄在行動裝置上的音樂創作:透過輕按歌曲名稱,歌曲的波形預覽便會顯示在畫面之中。你亦可以按播放按鈕 (圖二中的 (1)) 試聽歌曲,亦可以透過搜尋 (圖二中的 (2)):歌曲的標籤,收窄所找尋的歌曲的範圍。


自動錄音模式

透過在主畫面左上角的「自動」按鈕 (圖一中的 (3)),可啟動音樂筆記的自動錄音模式。在自動錄音模式之下,音樂筆記會自動偵測聲音輸入的音量,當樂手開始彈奏的時候,便會啟動錄音;音樂結束後便會停止錄音。這個模式對於樂手來說,帶來了很大的方便,因為大多數的樂器,都需要雙手彈奏,因此樂手只要啟動自動模式,便可以專注於創作及彈奏方面的工作,而毋須分心於錄音的操作。


記錄音樂創作靈感

當輕按畫面中央的錄音按鈕 (圖一中的 (4)) 後,便可以透過裝置的內置麥克風,或其他連接到裝置的麥克風錄音。當輕按按鈕之後,錄音按鈕會轉為紅色 (圖四中的 (1))。而在錄音的過程中,畫面下方會顯示錄音的波形預覽,從預覽可以看到錄音的音量會否過大或者過小。當完成彈奏歌曲的段落之後,再按畫面中央的按鈕便可停止錄音。音樂筆記會自動將音樂段落儲存。歌曲片段的名稱、波形預覽及其他相關資料,會顯示在畫面下方。你可以輕按播放按鈕聆聽錄音,亦可以輕按波形預覽開啟歌曲的詳細資料畫面,作進一步的編輯。


圖四:使用音樂筆記進行錄音。

使用外置麥克風

除了透過移動裝置的內置麥克風隨時隨地記錄音樂創作意念之外,音樂筆記亦支援外置麥克風或數位錄音界面 。例如在圖五中的 iPhone,可透過耳機插座連接到外置麥克風 (如圖五中的 IK Multimedia 的 iRig Mic)。而行動裝置亦可以透過適當的支架 (如圖中的 IK Multimedia 的 iKlip Xpand Mini) 固定在麥克風架之上,方便在錄音的時後觀看和控制 Music Memos 的畫面。


圖五:iPhone 透過耳機插座連接到外置麥克風。

而在圖六中的 iPad,則可透過 Lightning 接口接駁到外置的錄音界面 (如圖中的 Line 6 Sonic Port)


圖六:iPad 透過 Lightning 接口接駁到外置的
錄音界面,再接駁到數碼
鋼琴的輸出。


透過 Lightning 接口接駁數位錄音界面之後,你可以輕按在錄音畫面上方的錄音端子按鈕 (圖七中的 (1)),開啟聲音輸入設定畫面,選擇開啟監聽器 (圖七中的 (2)) 及輸入聲道 (圖七中的 (3)) 等設定。

:設定 Music Memos 的聲音輸入。

留言

閱讀更多熱門文章

淺談音頻壓縮器 / 限幅器的原理和應用

喜愛音樂的朋友,通常對聲音會較為敏感。在我們日常聽的歌曲錄音之中的聲音,多是用多聲軌錄音  (Multi-Track Recording)  的方法製作的。其中各個聲部或樂器的音量、音色等,都是經過專業錄音  /  混音師的精心處理和微調。所以我們在聽歌曲中的錄音時,常會發現有不同的效果。例如,有些流行曲中的主音歌手部份聽起來似乎比其他伴奏及和唱部份大聲及「接近」一些,像在眾多聲音之中站了出來或進前了一步一樣的;而其他同類歌曲只是將各個聲部羅列於耳前。又例如在一些 不日唱部份中,聲音異常地融和,並且像有很多人在和唱一樣。 其實在這些「特別效果」的背後,除了有錄音混音師的一番心思之外,還需要一些處理音響的儀器幫助,例如均諧器  (Equalizer ,簡稱   EQ) 、延緩  (Delay)   處理器、以 及  Compressor / Limiter  ( 下文譯作「壓縮器  /  限幅器」 )  等。其中, 壓縮器  /  限幅器 的原理和作用並不太為一般人所了解和熟悉,因為在家庭音響設備中,不常甚至不需要應用到 壓縮器  /  限幅器 。 本文會探討一下 壓縮器  /  限幅器 的原理和作用 。 Alesis 3630 Compressor/Limiter  (來源 :  Alesis 網站 ) 壓縮器 / 限幅器的原理 壓縮器和限幅器的原理相當相似,所以通常都會一同被提及,或者在同一部儀器上找到兩者的功能。限幅器會限制所輸入的聲音的音量,不能超出所設定的音量水平 (此設定稱為門檻 ── Threshold);當所輸入的聲音之音量超出此門檻,限幅器就會將此超出的部份切去,只容許低於門檻以下的音量通過。至於壓縮器,正如先前所述,所做的與限幅器相若;也會限制超出門檻的聲音。不過壓縮器不會像限幅器一樣將超出門檻的聲音部份一概切除。壓縮器會根據一個壓縮比率 (Compression Ratio),將超出門檻的聲音有限度地切除。 圖一:不同的壓縮比例 例如,若壓縮比率是 4:1,超出門檻的聲音部份每 4 個單位就會壓縮至 1 個單位。圖一是 壓縮器 / 限幅器的...

介紹 Audacity 3 (一):Audacity 的介面和基本操作

早在 2021 年初,Audacity 已發佈了第三版。作為一個使用了多年的經驗用家,一直都很想在此與大家分享一下我的使用心得。因此從這篇文章開始,我希望可多寫一些有關 Audacity 3 教學的主題系列。而在這首篇的文章之中,我會為大家介紹一下 Audacity 版本 3 的工作介面,以及當中的一些基本操作:包括如何匯入聲音檔案、與及在 Audacity 裡面,幾個播放聲音檔案的方法。 Audacity 的主畫面: 先介紹一下 Audacity 的主畫面:在主畫面最上方的部份,是一些不同的工具列 (圖一:1)。在當中你可以找到不同的功能,或者一些編輯的方式。而畫面的中部,是 Audacity 的工作空間 (Workspace),是顯示和編輯聲軌 (2) 的部份。在聲軌的左面,是聲軌的控制面板 (3)。而在畫面的下方,是時間工具列和選取工具列 (4),當中你會見到一些有關在聲軌中,所選取之區段 (例如在哪裡開始和結束) 的相關資訊。  圖一:Audacity  主畫面的各個部份 匯入聲音檔案:   如果我們想在 Audacity 裡面,開啟一些現有的聲音檔案,可以點擊「檔案」菜單。在菜單中你會見到有「開啟」與及「匯入」。其實這兩個選項,都可以開到一些常用的聲音檔案,例如 WAV 或者 MP3 的檔案。我在這裡先用「匯入」,在檔案菜單中選用「匯入」>「音訊 …」(圖二),然後在彈出的視窗中選取所要匯入的聲音檔案。 圖二:匯入音訊 之後你會見到在主畫面的工作空間 (藍色的部份) 上面會出現一條聲軌 (圖三)。聲軌上面,會顯示一些波形。如果你覺得波形的顯示太小的話,可以將鼠標移向聲軌的下方,向下拉動,調校聲軌顯示的高度。  圖三:調校聲軌高度 Audacity 播錄工具列:   匯入檔案後,我們便可以使用 Audacity 的播放功能去收聽音訊的內容。要播放聲軌,我們就要用到位於畫面左上角的「播錄工具列」了 (圖四)。在「播錄工具列」上面,最常用的當然是「播放」 (Play) 和「停止」 (Stop),即。而在最左邊那個按鈕,其實就是「暫停」(Pause) 按鈕。另外有 Skip to Start 按鈕 (將游標移回最開頭)、 Skip to End 按鈕 (將游標移到聲軌的最後位置)、與及「錄音」(Record) ...

如何使用 Audacity 調節音訊音量 (一)

在音訊和音樂製作的過程中,為求能達到最佳的效果,很多時候都需要調節音訊的音量。而在音量調節上,有時我們會整體地加大或減低音訊的音量;但亦有一些情況,我們則需要局部調整音訊的某些部份,令到它與整個製作中的其他部份,能夠有好的平衡或者配合。在這篇文章中,我會介紹如何使用 Audacity 調節音訊音量,當中包括增幅 (Amplify)、正規化 (Normalize) 、淡入 (Fade In) 和淡出 (Fade Out) 等功能。  增幅 (Amplify) 增幅這個功能,可以按需要增加或者減低音訊的音量。與使用 Audacity 中其他的編輯功能一樣,我們可以選掉將這些編輯或者效果應用到整個音訊,還是音訊中的某一個段落之上。我們只需要在進行編輯之前,分別用全選整個音訊,或者透過滑鼠使用選擇工具選取所想編輯的段落便可。 在下面的例子中,我在 Audacity 匯入了一個音訊檔案,是一段旁白 (voice-over)的錄音。在圖中你會見到這段音訊的音量,大概是一半左右 (我們可以透過觀察聲波的波峰高度,粗略地判斷音訊的音量水平)。假設我想將整個音訊的音量增加到最大的話,那麼我首先按 Ctrl+A / Cmd+A,選取整個音訊。 圖一 然後往「效果」菜單中選擇「增幅」。 圖二:在菜單中選擇「增幅」 在之後彈出的「增幅」視窗裡面,我們會見到 Audacity 已經自動幫你計算了一個增幅的數值 (圖三, ① )。這個計算是基於如果我們要將音量加到最大值 (即在視窗中的第二項「新增峰值振幅」為 0 dB) 的時候 (圖三, ② ),增幅量到底是多少。假設我們真的要將音量加到最大的話,便可以直接用滑鼠點擊視窗右下方的「確定」按鈕 (圖三, ③ )。 圖三:增幅視窗 在返回主畫面後,你會見到波形會整體地加大,令音訊中最高的「峰位」(peak),達到最頂端的位置。而音訊其他部份,都會根據這個增幅量相應地增加。 圖四:經增幅加大音量後的波形 其實在增幅視窗當中,我們不一定要使用 Audacity 計算出來的增幅值,可以按情況的需要,輸入增幅的數值。例如我們想增加 3 dB 的話,便可用滑鼠雙點擊視窗中的第一項「增幅」右方的空格,並輸入 “3” (圖五, ① )。之後 Audacity 亦會幫我計算最大峰值是多少,顯示在第二項「新增峰值振幅」右方的空格中 (圖五, ② )。 圖五...